免息杠杆炒股平台 因地制宜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来自云南省保山市的调查

发布日期:2024-11-25 22:04    点击次数:126

免息杠杆炒股平台 因地制宜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来自云南省保山市的调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云南省保山市作为西南边境小城,从2016年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到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再到百万元村占比超5%,保山市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主导作用,因地制宜免息杠杆炒股平台,逐步探索形成多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模式,不断丰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措施。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云南省保山市地处我国西南边境,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一度比较薄弱,2011年底,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空壳村(社区)占到66.7%。近年来,保山市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载体,通过全面消除空壳村,持续壮大一批薄弱村,巩固提升一批富裕村,培养一批经济强村,农村集体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党建引领聚合力

  秋日的保山市施甸县酒房乡后寨村,漫山遍野都是青绿,农户们在一片片桑园中忙碌不停。

  后寨村位于酒房乡西南角,是一个典型的冷凉山区村寨,村民以外出务工和传统种植为主,村级集体经济过去十分薄弱。为带领村民致富,村党总支经过分析,决定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适宜的气候环境,将种桑养蚕作为后寨村的绿色生态支柱产业。

  “养蚕需要一定技术,还有一定风险。村里留守老人现象突出,为确保产业能健康持续发展,我们以党建为引领,党组织实施领办专业合作社,通过总支带支部、支部带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干在实处。”后寨村党总支书记杨玉波说。

  在村里的智能化小蚕共育中心,后寨村党总支委员杨开玉正悉心照料着蚕宝宝。家蚕一生分为5个龄期,其中1龄期至3龄期被称作小蚕,这个时期的蚕发育速度快、抗病能力弱。通过引进云南省蚕蜂研究所的专家驻村指导,村里小蚕共育饲料化喂食取得成功,小蚕孵化率达95%,成功破解了低龄蚕比较脆弱、对养殖技术要求较高的瓶颈。“等到小蚕长大到3龄期以后,我们再交给农户用桑叶喂养,降低他们的饲养风险。”杨开玉告诉记者。

  为让养出的蚕茧卖上好价钱,村里建立了“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建成了酒房乡蚕茧烘干中心,对全乡的蚕茧统一收购,通过合作社与市场上的公司商谈签订收购协议,实现了“统一订种、统一烘茧、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标准化产业模式,打消了农户销售的后顾之忧。

  “合作社还承担了技术指导角色,通过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发展,我们村的蚕茧质量能达到最高级——6A级,收购价比周边高出2元至4元。”杨玉波说,凭借养蚕,合作社每年给村集体带来超过40万元的收入。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是关键。龙陵县勐糯镇大寨村是一个傣族聚居村,村落保留了很多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勐糯镇党委副书记邵宗毕说,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镇上鼓励大寨村大胆尝试,确定了深挖生态特色和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农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

  走进大寨村,遂愿古树、大寨广场等多个景点烘托出浓浓的傣乡韵味。该村党总支书记鲁丽华介绍,按照支部领航、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村里主动出击,2016年成立村办企业龙陵县热土傣韵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保护传承的前提下,近年累计投入1250万元对传统村落进行修复保护,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成功创建AAA级旅游景区。每年的泼水节,是村寨最热闹的节日。依托节庆活动,大寨村组织泼水狂欢、摸鱼比赛等活动吸引游客,今年泼水节期间,接待游客13万人次。村里还打造了土特产一条街,吸引26户农户承租经营,带动农特产品销售。经营傣族小吃的村民万开莲告诉记者,自己制作的草灰粽、泼水粑粑很受游客欢迎,一天最多能卖100多斤。

  随着知名度的提升和游客的增多,大寨村积极拓展产业发展,通过自筹资金、整合土地资源打造观光农业,种植甘蔗、玫瑰花、草莓等,并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百亩连片观光农业,形成聚合效应。鲁丽华说,他们通过节庆经济、观光休闲、农业采摘、餐饮住宿等多渠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23年收入达128.9万元,今年仍将继续增长。

  抓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专家表示,集体经济在党的领导下能确保其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一致。党组织具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能够调动各方资源,协调各方利益,形成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最终保障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保山市委组织部组织二科科长刘峙强介绍,保山市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列入县乡村三级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连续12年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内容,并先后制定《关于实施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行动的意见》《关于加快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的意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规划(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引导更多资源和要素向农村聚集。据统计,2016年,保山率先在云南省16个州市中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2019年,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2022年,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实现每3年上一个台阶。

  提升农民满意度

  群山环绕,稻田微黄,瓜果飘香。走进昌宁县卡斯镇龙潭村,农民正在田野间忙碌。该村党总支书记赵路杰说,他们带领村民发展多样种植,近几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很快,去年达106万元。

  龙潭村地处坝区,气候炎热;靠近乡镇市场,人流量大。村“两委”经过讨论,认为发展水果产业经济价值高。2021年,村集体流转20亩土地试种草莓,吸引周边人流观光采摘。“第一年卖草莓毛收入就达42万元,增强了我们的信心。”赵路杰回忆说。

  尝到甜头后,龙潭村依托气候优势,打造多样特色水果种植采摘观光园,引进无土草莓、李子、无刺黄泡果、水果甘蔗、苹果枣、番石榴等10多个品种。村“两委”先组织实地调研,再由镇党委、政府帮助联系农科院教授,全程指导品种选定、育苗、移栽、施肥等各个环节,解决种植技术问题。村党总支副书记王志成介绍,形成连片效应后,村里借助龙潭公园旅游资源,经常组织形式丰富的活动,吸引周边游客打卡,让水果卖上好价钱。

  发展集体经济,要针对自身优势寻找路子。昌宁县温泉资源丰富,大小出泉点共计百余处。300多年前,徐霞客游历云南时,过境昌宁县柯街镇,随当地人到“胭脂泉”沐浴祛乏,畅享舒适后留下了“不慕天池鸟,甘做温泉人”的名句。柯街镇的橄榄河温泉属于复合型硝酸盐泉,泉水触感细腻润滑,被称为胭脂泉。柯街镇党委副书记穆亚军介绍,过去由于缺乏规划管理,环境脏乱差,市场秩序混乱,温泉的经济收益不高。2022年4月,柯街镇制定以资源经济撬动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子。通过镇级统筹,当地筹集了1800多万元提升改造温泉设施,12个村(社区)党组织联合组建柯达公共管理服务专业合作社,探索“党组织+合作社+群众”的共建共治模式。

  如今,新打造的橄榄河热泉环境清新优雅,泡池雾气氤氲,44间温泉房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一改过去脏乱面貌,变身集养生、休闲、度假、接待于一体的旅游景点。

  “依托温泉康养这个着力点,我们不断完善餐饮住宿配套,建设儿童游乐场,在周边打造观光采摘园,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丰收。”柯街镇副镇长杨琦说。2022年10月运营至今,橄榄河热泉实现营收760万元。其中,入股的12个村每村每年分红6万元以上,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壮大、群众务工增收。

  沿着道路行驶在腾冲市猴桥镇菁口村,森林茂密、满眼青翠……在一个路口的摆摊点,不少村民在售卖野生菌。“这是鸡油菌,这是牛肝菌。咱们村子生态好,这些都是林子下捡到的,味道好。”菁口村村民高艳梅向客人介绍。

  菁口村地处山区,近年来,当地立足本村实际,大力培育林产业,在增绿、强绿、用绿、护绿、活绿5个方面发力,并将林木种植、养护、营林纳入村规民约。菁口村党总支书记金兆明介绍,全村现有林地1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6%。其中,天然林6.5万亩,人工用材林5.9万亩,泡核桃、红花油茶特色经济林0.2万亩,林业资产总值达8.7亿元。

  有了林资源,如何念好“山字经”、做活“林文章”?菁口村多渠道盘活集体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其中,种植重楼、龙胆草、白芨等中药材350余亩,同时开展林下养殖黄山羊;建设草果烘干厂收购新鲜草果,整合12.6万亩林下资源采用“包山拾菌”模式,千方百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23年,菁口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1.26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6万元。“林业增效、农民增收,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现在大家真切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兆明很有感触。

  不同乡村在经济基础、资源禀赋、文化底蕴等方面各有差异。专家表示,发展集体经济需要实事求是,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不能搞“一刀切”。通过因地制宜的策略,开辟独具特色的发展新路径,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与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满意度。

  发挥优势闯市场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必须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建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体制,增强市场竞争力。

  从2016年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到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再到百万元村占比超过5%,保山市发挥村级党组织的主导作用,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逐步探索形成了资产租赁、股份合作、项目联动、产业带动、物业管理、有偿服务、异地开发、招商合作、旅游创收、资源盘活10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模式,进一步丰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措施。

  在腾冲市腾越街道朝阳村,村党总支书记陈小平指着连片的稻田说,这是优质饵丝稻种植基地,稻谷收获后专门制作饵丝。

  饵丝是云南的一种特色食品。朝阳村饵丝加工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村里曾有很多小型饵丝加工作坊。陈小平介绍,村党总支充分挖掘特色优势,提出打造“腾冲饵丝豆腐特色产业第一村”。针对饵丝产业组织涣散、规模不大等问题,朝阳村以村集体入股、村“两委”增资扩股等方式成立合作社,采取“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饵丝加工户”模式,积极与外地企业签订饵丝米线订单配送协议,对加工户实行订单化管理,不断扩大产品销路市场,2023年共带动饵丝销售165.3万元,村集体增收11.2万元。

  在保山市隆阳区西邑乡大庄村产业园,村民正在保山皓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农产品分拣线上忙碌。作为基层党组织领办企业,该公司通过整合项目资金、银行贷款的方式投资4500万元,在集体土地上建设烟叶烘烤工场、农产品分拣线、基质土生产线、生态农家肥生产线、青储饲料生产线和农机管理中心。

  “作为集农业生产、农业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农业公司,我们生产的育苗基质、有机肥销路很好;农机服务队不仅实现自给自足,还可以服务其他村庄。”皓源公司总经理霍云斌说。

  大庄村党总支书记李棋介绍,整个产业园今年预计实现产值800多万元,壮大村集体经济200多万元。下一步,要争取建设村级高原特色产业园,为百姓增收致富注入强劲动力。

  行走在保山市隆阳区辛街乡小田坝村,漫山遍野的万寿菊竞相开放。游客在金黄色的花海中打卡拍照,农户则在田间地头忙碌收获。“我家种了2亩万寿菊,公司在村里有收购点,一亩能挣3000多元。”村民王永辉说。

  小田坝村距离保山中心城区18公里,林地面积多,传统种植业效益差。2021年,村党总支经过市场调研,决定发展万寿菊种植。小田坝村党总支书记王彬表示,为切实保障农户种植收益,村里引进保山众壹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村里建设收购点和生产线,帮助村集体获得场地租金。村党总支还牵头领办合作社,与引进的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公司则与种植农户签订种植合同发展订单农业。今年,小田坝村202户农户参与万寿菊种植690亩,预计可收购鲜花2400余吨,实现群众收入260余万元。

  “村子距离保山市区很近,为了挖掘万寿菊景观效益吸引游客,去年开始,我们提升人居环境,探索乡村旅游。”王彬介绍,如今村里新发展农家乐4个,还打造水果园80余亩供游客采摘,实现村美民富产业旺。

  保山市村级集体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依然存在收入来源渠道不足、“强村”数量还不够多等问题,需要久久为功。保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晓江表示,下一步,保山市将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提升集体经济实力免息杠杆炒股平台,推动集体经济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